在信息化领域,各个软件的落地应用始终都是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比较关注的问题。BPM的落地,后期应用尤为重要。然而大多数企业往往会忽视这一问题,认为做BPM只要做好实施即可。殊不知,BPM实施只是一个开始。因为流程在不断改变,除了顺应这种变化之外,还要保证后期变化可以在平台上得到很好的实施。那么,BPM如何做到平稳,且落地位置又准确无误呢?畅享网针对此问题对Ultimus China & Hongkong 总经理阳皓进行了采访。
Ultimus China & Hongkong 总经理阳皓
境界一:落地稳
落地很重要,但也要避免出现为落地而落地的情况。落地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平稳落地过渡到准确落地。要做到平稳落地首先需要企业重视本土化和客户需求。
跨国公司在国内实现平稳落地,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入乡随俗。尽管重视本土化对众多国外厂商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部分国外厂商比较急功近利,不考虑中国国情,照搬国外的管理制度,最终导致水土不服,含恨离去。这样也造成业务应用得不到足够的专注和积累,永远偏离中国市场的真正需求。众所周知,真正做得久的厂商需要不断结合本地客户需求加以调整。如今,本土化不再是个简单的汉化过程,而是一个逐步推进的战略过程,包括关系本土化、产品本土化、市场本土化、人员本土化以及研究本土化。比如SAP就很重视本土化研发力量,Ultimus也在济南成立自己的流程研发中心。而且,很多外企把中国当成销售,这也是好多外企在中国犯的最大错误。要把中国当成一个独立的公司,建一个本地化的团队,给中国用户提供更好的本地化体验,并对原有产品与技术进行调整。如此,才是真正的本土化。
毋庸置疑,每个企业都会把客户需求和意见摆在第一位。在重视客户的同时,企业将这些需求在产品中进行开发,落到实处,那么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技术和业务的积累。“技术支撑了整个架构,当然不容忽视。但是BPM是一种应用,最终关注的还是是解决客户的业务需求。” 阳皓强调。在做好厂商和客户沟通的同时,如果还能提供一个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平台,那么无疑可以为BPM的深入应用加分。毕竟,只有企业才最了解自己的流程需求。在了解自身需求的基础上和其他企业进行沟通,相当于也发掘到了自身的潜在需求。在这一点,Ultimus这两年的用户大会都致力于“让企业在交流当中得到启发”这样的目标。
BPM平稳落地,这是众多软件厂商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关键点,当属第一层境界。细节决定成败,软件厂商要想做到BPM成功落地,还要从细节做起,达到落地的第二层境界——保证BPM的落地位置准确无误,恰到好处。
境界二:落地准
在BPM落地平稳的同时,还要保证落地位置准确无误,这对BPM软件的实现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BPM厂商,首先要找到最佳合作伙伴。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规模大、实力雄厚且技术稳定的合作伙伴,其产品同时具备易用性、经济性与普遍性等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产品尽可能与合作伙伴的产品紧密整合,且为客户提供一个自然且易用的企业流程环境。比如,Ultimus 选择微软作为合作伙伴,开发了多套容易建置、直觉好用、经济实惠的 BPM 平台。众所周知,微软技术具备易用性、经济性与普遍性等特点,Ultimus 结合这些特点开发了一套容易使用且支持协同合作的领先 BPM 产品,让业务团队与 IT 团队共同合作,设计并建置强大的 BPM 解决方案,改善企业流程的执行绩效。
针对BPM技术,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另外,还要有非常清晰的技术路线图。如果保证提供给客户的不单是流程的实施还有流程的管理和改进,同时结合全球最新技术,那么这个流程就是可持续的。目前比较热门的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RFID等,不断地关注这些技术,找到与BPM的最佳结合点。技术上与时俱进,那么相应业务方面也必然青云直上。另外,BPM手机应用平台在国外非常普遍,但是在国内则刚刚起步,所以抓住这个机会,顺应BPM的未来移动趋势。企业的应用是多元化的,如果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支持比如ORACLE的数据库、IBM的DB2,整合企业传统系统里的数据库,那么将对BPM精准落地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
随着BPM在中国的应用渐入佳境,流程管理成为企业一个永恒的话题。虽然现在的企业都是流程化的企业,只有达到了BPM落地的双重境界——平稳准确,无论是软件厂商还是应用企业才能获取真正可观的ROI(投资回报率)。
后记
阳皓1997年加入IT行业,深谙硬件、软件、服务等领域。作为Ultimus China & Hongkong 总经理,他对中国BPM市场认识深刻。阳皓认为,很多企业在IT基本设施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所以非常看重它的回报率。IT是作为一个工具去支撑业务,而BPM软件可以更好体现IT的价值,因为BPM最终把所有技术带入到业务层面,来助其发展。
针对目前比较盛行的“BPM终将取代ERP”这一观点,阳皓的看法是ERP是一种流程固化的过程,BPM提供一个可以定制流程的平台。相比之下,后者更灵活。总而言之,两者是一种相辅相成而非相互取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