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发表声明自言BI产业第一,甲骨文不置可否……就BO公司的声明,天极ChinaByte采访了甲骨文中国公司的新闻发言人,他表示:Business Objects公司是一家非常优秀的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甲骨文非常尊敬BO公司。而甲骨文自身是一家全球级的软件厂商,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不方便在这些问题上进行解释。公众可以通过公开发表的财报,以及第三方数据调查机构发布的报告,了解企业的赢收或产业内的排名情况等有关信息。 谈到并购海波龙公司的细节,该发言人称:甲骨文自身拥有功能卓越的技术层面的BI产品,而之前并购的Siebel公司则拥有非常好的应用层面的BI产品。此次并购海波龙,意图将其绩效管理解决方案与已有的其他产品进行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BI解决方案。 ………… BO发表声明自言BI产业第一 甲骨文不置可否
在此次收购达成之后,如果强化甲骨文和海波龙的BI产品,那么甲骨文和BO就几乎成了赤裸裸的竞争关系。甲骨文会不会放弃与BO的这种合作? 甲骨文还会不会允许BO作自己的认证合作伙伴,在甲骨文占有绝对优势的数据库和中间件产品上,还能不能运行BO的产品?甲骨文的其他其他应用软件和BO的产品会不会不兼容甚至互斥?这恐怕是BO很担心的。 究竟事态如何发展,还要取决于甲骨文如何处理海波龙的绩效管理和BI这两部分业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分析师告诉笔者:实质上,在亚太和中国地区,Cognos、SAS、海波龙等厂商与BO公司的总体收入情况大致相当,差距并不十分明显,很难明确辨别谁是实质上的第一。如果谈到销售收入,由于有很好的中国本土合作伙伴优信佳的帮助,来自加拿大的Cognos在2006年应该可以排在第一名。而如果要计算利润等其他数据,那么结果又会不同了。 另外,由于BI产品十分的复杂,分为很多层面的应用,有些概念也不是十分清晰和统一,各个公司在计算自己收入时,很多名目并不相同。这就造成了不同的第三方数据调查机构在统计和评比时,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数据和标准,得到的结果也大相径庭。 客观上讲,这些BI厂商都有着各自的优势,所以才会出现“BI产业内,人人争第一”的市场格局。 至于哪家公司能够提供企业级BI解决方案,这个问题还是客户说了算。哪家厂商迎合了客户需求,解决了客户问题,那么他的BI解决方案就是好的解决方案,才能长盛不衰。 …… 收购海波龙 甲骨文放弃与BO从前的密切?
提到甲骨文公司,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其高调强硬、霸气十足的首席执行官拉里·埃利森,还有多年来数量惊人、近乎疯狂的收购行为。 埃利森曾经在Oracle Openworld 2005大会上这样说道:“只有上规模的公司才能制胜。”这句话是埃利森的想法最真实的写照,而他的哲学也很符合收购的初衷——消灭竞争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买过来! 甲骨文究竟收购了多少家公司?20家?30家?40家?33亿美元,一个庞大的数字,甲骨文花了多少银子用于收购?200亿美元?300亿美元?400亿美元? 打开甲骨文的收购名单,上面罗列了几十个名字,JDE、Peoplesoft、Siebel等企业软件产业巨头名列其中。为了收购,甲骨文每年都要付出几十至上百亿美元。很多人都对此不解,收购是一种高风险的资本运作方式,为什么要这样做? 事实上,目前全球的企业级软件霸主,都在忙于收购的事宜,“并购”旋风愈演愈烈,微软、IBM、甲骨文、SAP、赛门铁克、CA、EMC,无一例外,都是其中的中坚力量。 ………… 
甲骨文:消灭竞争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买过来 日前,在Gartner公司最新发布的“商业智能平台Magic Quadrant”研究报告中,甲骨文公司进入领先厂商行列。Gartner对领先厂商是这样定义的:目前业绩良好、有清晰的市场发展方向并积极增强自身能力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Oracle商业智能套件企业版10g第三版此前刚刚上市。在全套基于标准的Oracle商业智能基础设施软件与工具产品中,Oracle商业智能套件企业版10g第三版是新推出的主要版本。这个新版软件增加了大量新功能,以进一步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实现商业智能。新版软件大大增强了可用性,能够更紧密地与Oracle应用产品、Oracle融合中间件以及Oracle数据库集成,并以“热插拔”方式支持更广泛的非Oracle数据源。 ………… 甲骨文领先商业智能平台市场 栏目主持:姜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