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出时间:2013年7月29日

拍摄地点:第五届云计算峰会

地址: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主题介绍

自EMC和VMware提出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后,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在业界引起了关注。实际上硬件和软件的分界是没有那么明显的。在IT的整体发展中,很多功能在硬件上无法实现,硬件的灵活性远远不如软件。所以很多厂商考虑用软件来控制硬件。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软件慢慢开始下沉到了硬件层面和固件层面。那么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到底有哪些核心要素呢?

嘉宾介绍


张东

浪潮集团系统软件总监

在浪潮系统软件总监、云计算产品研发部总经理张东,有着多年的系统软件从业经验,在系统软件开发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经验积累。

视频实录

记者:张总您好!这次大会EMC提出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浪潮在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方面有什么计划?另外您对微服务器怎么看?

 

张东: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现在EMC和VMware提出之后,这两年这个概念确实比较好,我觉得在IT界里做不同行业的人对这个看法不一样,从整个IT发展来讲,实际在整个硬件和软件分界线是没有那么强的,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断会出现有一些技术在硬件层面不好实现,因为硬件是相对固定的东西,灵活性远远不如软件,一开始提出新的技术的时候就有人说我拿软件做实现,软件实现完以后后来慢慢技术就会沉到接近于硬件或者固件层面,服务器的功能里面并不是全是我们理解的硬件,什么叫做硬件,双方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完全说一定到哪儿一定是硬件,我觉得从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来讲提出这个概念是更好的能够做大量的数据中心,我们如果数据中心规模不大的情况下,这个概念提出的意义并不是很明显。我们看里面,我们简单讲数据中心里有计算、存储、网络,软件定义的计算,计算一直是软件在做,随着虚拟化出现以后,软件定义的计算机这个概念跟以前不一样了,因为以前的计算机就是一台物理服务器,现在提出了软的服务器的概念,就是叫做虚拟机。存储也是类似的,存储以前我们看到是设备,现在看到的是一个大规模的云存储,我个人理解提出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更多的是对以前对于数据中心上到一定规模的抽象,抽象完了以后我们上面的管理会更加方便。

 

说到对底层硬件的影响,我个人的看法是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只是在中间多了一层而已,并不能替代原来硬件那一层,这是根本。你的计算能力、网络通讯能力、存储能力、存储的可靠性的保证最终还是要靠硬件实现的。因此在整个框架里,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就是我看到的整个数据中心的外观或者是给人感觉的程序员看到的东西变成软件来看的,而不是以前看到的都是一台台机器,但是并不妨碍数据中心里得有一台台机器,而且很多功能会慢慢下沉到下面,成为底层硬件的一部分。我觉得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个过程,从虚拟化做了这么多年我们不断讲虚拟化要成为服务器的一个标准属性,而不是服务器再需要装一个虚拟化软件,但是这一点要做整机厂商,大家慢慢推进,大家正在做这个事情,但是还没有成为一个主流。但是并不妨碍再过三年五年每个服务器出厂的时候就不需要装虚拟化就是虚拟化的,最早提出SDN网络定义的网络都是纯软件的,这个交换机、路由器就不要再做任何功能。现在很多人就提出新的思路,这个软件定义的网络、互联互通最终还是要跟硬件结合,所谓软件定义只是把原来的路由、访问控制这些功能都交给软件去做,现在大家在做的一种新的思路是说交换机的厂商的交换机仍然有这些功能,只不过这个配置交给软件去做,以前是我上到交换机去配,现在是统一的软件统一的配。有很多功能还是下沉到硬件里做是最优的。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对于数据中心上到一定规模,对于管理数据中心和使用数据中心的人来讲就会很方便,他看到的东西是通用的,可以屏蔽很多细节。但是并不是说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里所有的功能一定只是软件厂商在做,这些功能一定要跟硬件的很多东西可以结合,而且也不排斥在某一个时段会下沉到硬件里去。

 

微服务器,我首先谈一点个人看法,今天在讲这个片子的时候大家没有听,我们反复在讲,在数据中心里面,对于不同的应用一定要有不同的专业化的设备,这个可能是我们在云计算时代里的坚持,有的人可能认为在云计算的时候所有的硬件做成一样的就完了,拿软件定义,就像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一样,拿软件定义硬件不行吗?实际这是很难做到的,而且三五年之内或者五到十年之内都是不现实的,不可能说硬件全做成一样的,哪个应用需要什么样的配置我再临时配置,我需要半个CPU、内存怎么办,软件的效率总是有限的。微服务器的概念的提出,一定是适用了某些应用,不是所有的应用都适合用微服务器,但是这类应用现在兴起,典型的就是互联网里面的几类应用,一个是前端的接入,以前用大机器,上面跑一百个两百个线程做这个事,现在大家想法变了,我上面只跑十个线程,维护更容易,或者能耗更低。另外一类就是可能做云存储,云存储不需要存储的实时在线,有很多东西可以是离线的,这个市场还是很大的,而且这个应用对微服务器的需求量也是很大。浪潮现在微服务器市场也开始在做事情,也在跟很多应用的合作伙伴一起在合作。

 

所以就是两个观点,第一,硬件云时代仍然是多样性的,不同的硬件满足不同的应用需要。第二,随着应用的发展,我们会去提前布局,所谓的提前量可能不会那么大,企业会进行布局,会应用起来前做这个事,微服务器这个事的确已经在做了。

 

记者:浪潮很早就提出了行业云的理念,也看到了各个行业对云计算的构建以及对数据处理的不同需求,在产品方面浪潮有大数据一体机,一款通用的大数据一体机无法满足所有行业的应用需求,接下来浪潮会不会根据特定行业打造一些特定的大数据一体机产品,这方面浪潮如何考虑的。

 

张东:去年我们发布了大数据一体机战略,给我们未来指了一条路。刚才您说的观点我比较同意,所有的应用一定要用同样的一个平台去处理,我们从来不统一这句话,因为我们在跟用户接触过程中发现需求是千奇百怪的,各式各样的,每个人对需求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在现有的产品规划里,我们的大数据一体机也不是只有一个平台,我们现在市面上主推的还是需要大力推广,这是我们现在在推的一个平,前几年浪潮也做过跟数据库捆绑的尝试,当时推广的效果不是很好,但是我们觉得在大数据时代,从应用来讲,比如有一类应用仍然还是要用到数据库,在我们现在规划的产品系列里仍然有这样的产品,后面要走的路我们希望是融合的路,一个平台里把这些数据库和分布式存储都放在里面,上面有一层统一的管理接口和一层应用接口,能够让应用用数据的时候很方便。

 

举个例子,从实际应用出发,我们有一个行业就提出了需求,我原来想这个需求是在应用层面要解决的,它的数据分两大类,一类是可以放在数据库里,另外一类就是图片,以前也有人做图片级数据库把图片放进去,现在大家倾向于图片和视频都要拿出来,但是有人提这个需求,我希望这两个之间做关联,我原来的想法是做关联在应用层关联就可以了,有一个文件名放在数据库里,一访问数据库,就取文件名,从文件名里取图片,他说太麻烦了。你给他提供这种方便的话他就会很方便,我们就在结构和非结构数据之间,不需要应用再做关联,只要一次访问,你的数据适合于表格存放的时候就会进数据库,适合于放在分布式存储上面的就会进分布式存储,这对于平台来讲这是未来要做的融合之路,一定把这些对象都融合起来。刚才你讲的大数据一体机,我们底层来讲一定也是多样性的,既可以放数据库也可以放分布式的视频、文件也好,在上面给应用层做一层,让他的访问更加方便,不需要应用自己太关心底层数据的分布。

 

记者:我想问一下云计算的出现改变了数据中心的服务模式,大数据的出现重构了数据中心。随着这两个技术的加入,未来数据中心的商业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是否会更多的从通用资源转向通用能力,怎样才能真正实现运营分成、利润分成?

 

张东:严格来讲,浪潮是提供解决方案的,最终用户怎么拿去赚钱,这是他们的商业智慧去发挥的地方,我们也是在IT行业里做了这么多年,只能说有一些简单的想法。我觉得我们在商业能力方面肯定不如互联网公司头脑灵活,他们能够想到更多的方式。您前面讲的是云计算和大数据,我个人觉得,云计算提出来的时候,我们一直说云计算简单来讲从搞科学和技术的人来讲是一个技术的进步,实际我认为它更大的是一个商业模式的进步,改变了IT设备或者IT资源的通用模式,这些年大家谈了很多,我至少在国内很成功的说哪家是转型成了把IT资源由原来的卖的模式转化成共性模式,只有最后做SAAS的人才算成功了,其他做IAAS和PAAS的人至少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一个成功的例子。这个东西到底怎么做我也没有想好,我们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经验,我只能说我们的认识是IT系统最后搭建起来一定是给人用的,一定是要在上面跑业务和应用的,做一个云计算数据中心,比如你要为一个行业或者区域建立一个平台数据中心的时候一定要想好上面跑什么应用,这些应用是为谁服务的,用户在哪儿,这些应用是否能够带来价值。当然带来价值是各个方面的,比如政府投资有的时候不需要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可能有些社会效益,比如医院卫生云系统不需要去赚钱等等,但是这个一定得有价值,而不是说我先建个数据中心再想这个东西怎么盈利,这个可能有点太困难了,一定还是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从应用层倒过来推更容易一点。

 

第二,关于数据部分的商业模式,我个人觉得其实大数据,现在商业模式上靠,大家想得不多,云计算出来的时候大家觉得这就是一个计算模式加商业模式的组合,改变了IT的供给。但是大数据,我也听到有些人讲这可能会是一个商业模式,但是真正思考大数据的商业模式的人还不是特别多,这部分从大数据技术上来讲,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把数据具体起来和处理的一个方式,至于怎么从中产生价值,我们原来也跟其他的专家交流过,这个价值可能首先是由数据应用者怎么体现出来,数据分析者怎么体现出来,大数据慢慢可能也会成为一个产业链。我们是提供平台和设备的,这里很重要的中间还有一帮人是提供数据的,中间还有一帮人会产生专门做数据分析的,这个行业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以前做这个的,其实就是去收集数据进行有媒体做过分析,只不过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可能会使得收集、处理变得跟以前不太一样,变成计算机化、平台化了。围绕这个数据分析能够产生一些新的模式,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严格来讲,百度也是收集数据来产生,只不过后面怎么基于行业数据,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数据的开放,现在有些APP做得很不错,我不知道有些数据能否开放,比如他可以知道航空公司每架飞机在天上的具体位置,后来我听说国内航空公司自己是可以告诉你它的飞机在哪儿,如果要让第三方做的话就很麻烦,因为它得不到这个数据,这些数据可能随着数据的开放,商业模式中第三方做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至于说怎么基于这个有新的商业模式,拿了数据以后怎么给数据一方付钱和分成,我没什么很好的建议,做SAAS的人可能想到的会更多一点。

 

记者:去年浪潮发布了大数据一体机和浪潮K1系统,都是属于比较高端的产品,浪潮在数据中心布局是怎样的?云计算又重塑了数据中心的哪些模式?

 

张东:刚才还是在讲整个数据中心来讲,我们讲数据中心里的几个要素,有计算、存储、网络到最后的管理一直到数据中心,我们剩下的部分给它一个概念,可以说是基础设施,就是说整个模块化的或者什么样的东西。浪潮传统上来讲还是在计算方面是比较强的,现在单独的抓住这两块,和第一位提出的问题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只是盯着底下这一层未来发展空间可能会比较小。另外刚才讲到了数据中心整体建设我们可以说是基础设施,那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浪潮现在整个战略布局上,当然我们从前端对用户来讲推广行业应用,从数据中心来讲就是推模块化、专业化、智能化、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这里基本就对应了我刚才讲的几个要素,计算、存储、网络、管理、安全以及整个数据中心的建设。这里可能除了网络我们现在没有涉足以外,其他的部分都在做,计算、存储是很传统的,用专业化的设备解决专业化的问题。在整个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也好或者叫做什么也好,这方面我们现在在推模块化。现在这个工作最早可能在国外还是互联网公司包括微软或者是facebook、谷歌做得比较好,国内就是百度这些人也在做,我们也在跟这些厂商在合作来推我们的模块化的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机箱是小模块、机柜是中级模块,到了数据中心里面的一个柜子,可能得有十个机柜组成再大一点的模块,再大就是整个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里不像以前是搭好机柜放机器,现在是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往里放,这是下一代数据中心建设很重要的,浪潮在这方面从也投入很多,在数据中心建设的模块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建设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建一个高效的数据中心,这是基础设施方面。管理方面主要是大数据的软件方案来提升整个数据中心管理的层面,最后就是安全可靠,我们现在也是在安全方面做了一些投入,加强我们整个数据中心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来形成数据中心整体的解决方案。

 

记者:浪潮一直在强调行业云,经过一年的时间,浪潮行业云,不同行业在运算方面的需求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现在哪个行业在云计算方面的增长是最快的?

 

张东:从应用角度上来讲,我们看今年的主题:大数据、大应用,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对于数据处理的需求,不管这个需求是被其他人忽悠起来的还是自发产生的,我觉得这都是很大的变化。倒过去三年以前,大家在讲云计算的时候更多的还是讲我怎么把资源聚集起来、怎么把业务聚集起来,先放到一个数据中心里来。去年开始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我觉得不同行业都有数据处理的想法,一下就爆发出来了,也不是说以前他没这个想法,或者只是说以前大家宣传大数据宣传比较少,突然一下子很多人就意识到这个东西对我还是很有用。我们有很多用户我们也去接触过,你说数据量很大吗?也不是很大,但是以前可能没往这个方面想。

 

如何能够让它的业务聚集起来之后数据聚集起来之后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觉得这是今年不同行业里面提得最大的一个需求,也是最大的一个变化。

 

从行业来讲,这两年浪潮做得比较好的还是一些我个人感觉还是聚集度比较高的是比较容易做的,而且推广得比较快,比如卫生行业,从整个规划都是以省级为规划做这个事情,我们现在在公安行业做了一些事情,除了在山东以外,在山西和各个省做的警卫云,都是从上往下可以做。从政府信息中心方面,今年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也是走得比较快的,包括我们最近在郑州的智慧城市,有一个郑州的智慧城市的云计算,云的东西也应用到我们大的设备上,在这些行业我觉得确实往前走得比较快。

 

记者:去年都有提到这些,有没有一些新的含义加入进来。

 

张东:教育、制造、金融、电信、交通,这两年都说得很多了,都不算新的。能够说哪个行业以前对云不感兴趣,应该说在高性能计算原来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但是这套模式里高性能计算里还是有一些应用是处于大数据应用,特别是像处理地震波、气象处理等,它的数据量其实是很大的,但是在以前高性能计算的模式还是以计算为主,最近这一两年,建筑行业可能会对云计算产生了一些技术,当然可能对虚拟化兴趣不大,主要是大数据兴趣比较大,或者是尝试往这方面转,这是新的变化,以前可能云计算在讲虚拟化的时候他们都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对机器性能要求很高,做水平化对它是有损害的,反而到了大数据处理的技术,他们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它的数据量比较大。

网友评论
更多往期视频
进口鲜 玩转海鲜O2O

上海进鲜实业成立于2014年12月30日,其创办的O2O平台“进口鲜”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海鲜产品。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进口鲜完成弯道超车,..

罗卡芙的信息化布局

罗卡芙曾以家纺行业中唯一一个与LV、GIORGIO ARMANI等全球著名品牌一起,入选“21世纪奢华品牌榜”,成为中国高端市场中商务人士最受尊崇的家纺品牌..

寻找大数据时代的“存”在感

大数据时代来临,数据量以

新时代新制造

中国是众所周知的制造业大国,在过去到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是全球的“制造工厂”。然而,面对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制造业虽是传统行业,..

九牧王的O2O战略部署

O2O对于国内的时尚行业来说已经不算陌生,近年来大多鞋服等零售行业开始对O2O模式趋之如骛。但是,目前国内企业O2O实施情况究竟如何?在传统企业开始..

O2O: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O2O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企业究竟该如何践行O2O之路?作为时尚行业转型O2O的先行者和引领者,百胜软件对于O2O又有什么样的认识?本期畅享视频我们请到..

拉夏贝尔:一步步走进O2O 1.0

互联网大潮袭来,O2O模式随之兴起,时尚行业由于其自身特点而更早的接触到了O2O的理念,也更快的步入了实施。但是每家企业甚至每个CIO对于O2O的理解..

新媒体营销原来可以这么做

在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的2.0时代,体验性、沟通性、差异性、创造性、关联性逐渐成为大众的普遍需求,微博、微信、博客等这..

    现场图片
    栏目简介

    致力于行业发展,关注企业信息化需求领域的实践和动态,畅享网推出《畅享视频》栏目,提供专业资讯与商务服务,共话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道。

     

    《畅享视频》与知名专家、企业高层、成功客户代表等各类权威人士共同参与,分享权威人士的最新观点和体会,探讨企业经营真谛,与专家之家对话。锁定信息化领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对话探讨,理论、实践、引导和执行的强力组合,以 “共享”理念,与您分享!

     

    幕后制作:

    【主题编辑】孔维维【专题制作】孔维维
    【页面设计】李恒【摄影/摄像】刘沙,李代丽